首页 > 财经 >

(长江云)咸安高桥镇:因地制宜建扶贫车间 楠竹加工敲开“致富门”

发表于: 2023-05-17 17:07:07 来源: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云上咸安报道初夏时节,走进咸安区高桥镇刘英村,漫山竹海,葱绿幽深,竹林深处的厂房里,只听阵阵机器轰鸣声音传来,工人开料、破竹、拉丝、煮丝、晾晒、烘烤、包装……整个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繁忙景象。


【资料图】

“那是我们村刚建好的扶贫车间,主要是做竹器加工,去年12月份正式投产,目前有12名脱贫户都在厂里做工。”刘英村党支部书记刘细荣一边走一边介绍。

刘英村地处幕阜山脉北麓,境内山地面积广阔,楠竹资源丰富,可虽有“金矿”,却挖不出“真金白银”,过去竹贩子控制市场,低价收购,满山的楠竹轻易贱卖。

“低的时候,一座山的竹子可能就卖一两千元,村民辛辛苦苦地砍竹子就这样便宜卖了,太划不来了。”多年来,刘细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望着满山郁郁葱葱、拔节生长的楠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村集体经济,使其成为群众的“富贵竹”?

“要帮助村民致富,增加村集体的‘造血功能’”,这个想法在刘细荣的心底越来越坚定,从2020年开始,在高桥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刘细荣带领村“两委”向着村民“致富梦”努力奔跑,做预算、打报告、跑资金、要项目、搞协调……其间虽身患重病、家庭变故,依然咬牙坚挺,亲身参与,从未言弃。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者。2021年10月30日,在咸安区第六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顾兴旺在会上提出要重点建设桂花、楠竹、茶叶、苎麻、肉鸡、中药材等“六大”农业产业链,借助党代会的政策东风,刘英村向咸安区乡村振兴局申请扶贫项目建设楠竹加工厂得到了明确批复,由咸安区乡村振兴局出资122万元,刘英村自筹80万元。

有了项目,有了资金,接下来便是招商引资,刘细荣同村“两委”将目标瞄准乡贤能人,靶向发力,聚力攻坚,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乡贤王卫平决定返乡投资200万开办刘英竹器加工厂。

2022年10月,一栋1870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完成验收。12月9日正式开始生产,日加工楠竹40吨,带动30余名劳动力就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开办这个竹木加工厂看中的就是本地丰富的楠竹资源,同时也想帮帮家里父老乡亲。”在开工仪式上王卫平谈及回乡办厂的初衷,他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刘英村村民,16岁就外出打工,后面一直在广州开工厂,如今小有成就的他想返乡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村民就业致富。

50来岁的脱贫户王继平是竹器车间的直接受益者,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身体不太好,妻子盛桃梅是智力障碍者,两人均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以前全靠吃低保。如今,他们每天来加工厂上班,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有6000元收入,“这个工厂开得真好,有份工作有了生活保障,每天还管一顿饭,骑个电动车就过来了。”

像他们一样的脱贫户总共有12个,家门口就能就业,既提高了收入,又能照顾到家庭。“最高的每个月还有8000多元的收入呢!”工人彭跃军谈及收入满脸笑意。

“5月进入旺季后生产出来的竹产品卖向全国各地,供不应求,预计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王卫平介绍,“每天要使用楠竹原材料超过40吨,竹器半成品丝条销售给下游企业做竹签、烧烤串等,连竹灰都能卖。我们的楠竹浑身都是宝。”

工厂建成后,老百姓再也不用把竹子卖给竹贩子了,也不用舍近求远,把竹子往外运,一年能消耗1万吨左右的竹子的加工厂,吸引了周边高桥、大幕等乡镇种竹人。“一车能多卖两千块钱呢!”

“竹器加工厂项目二期将延伸产业链,转向深加工,进一步挖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促进就业增收。”抬头望着漫山茂盛的楠竹,刘细荣的眼中充满希望。

(融媒体记者:王媛媛 特约记者:辜俊 编辑:王媛媛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 熊鸣)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