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入选。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西侧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东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近年来,考古人员对遗物进行了全部采集,其中编号文物16306件。
珲春市位于吉林省东部,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唐代渤海国曾都于珲春八连城,是渤海交通道的重要枢纽。为何这处东北边境小城的遗址,能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14日,记者对话项目负责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解峰,了解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发掘经过、学术意义和发掘背后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城村2号寺庙址瓦件整理现场航拍照
“考古发现的1号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佛寺,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最早的佛寺遗址,2号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国高等级佛寺,为研究我国唐代高等级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建筑结构及探讨我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解峰介绍。
上世纪90年代,珲春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对这两处寺庙址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了重要文物。2016至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村寺庙址进行了连续7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等重要文物。
古城村1号寺庙址出土佛像残片
“1号寺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为研究三燕佛教东渐高句丽提供了重要证据,所获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为探讨中原佛教物质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素材。”解峰介绍,根据对建筑构件的年代学研究推测,1号寺始建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2号寺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在夯土之下发现了舍利地宫,地宫中出土石函1件,石函内安置包裹于‘双丝绢’中的铁函1件,铁函内出土遗物3555件,质地包括金、银、铜、锡、玻璃、木、珊瑚,其中1件金瓶内置7件银珠,应系影骨舍利。”解峰介绍,根据对遗迹、遗物的年代学研究推测,早期佛寺始建年代不晚于渤海国早期,晚期佛寺营建于渤海国中晚期,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结合考古调查和文物整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1号寺、2号寺具备一定共时关系,可视为完善本地区5~10世纪考古遗存的“典型剖面”,为完善该时段区域内考古学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支撑。
“古城村寺庙址包括高句丽、渤海国两个时期的遗存,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厘清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维护国家历史安全与文化安全具有重要价值。”解峰说。
解峰在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的发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发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回顾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的发掘历程,解峰表示经历过一些意外情况。“1号寺庙址之前在土地改造过程中,也就是将旱田改为水田时,遭到了严重破坏。”解峰介绍,前些年在1号寺的发掘过程中,由于遗址在水稻田之中,发掘区的地下水水位比较高,周围的水田仍在耕作,在发掘到一定程度后,地面开始返水,无法继续发掘工作。同时为了不影响农民正常收获,考古队只能停工,等待着秋收结束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东北纬度高,温度低,在10月,最低温度就已经到了零下。连续数天在低温中发掘遗址,队伍里不少工作人员因此染疾患病。当时,解峰的双手生满冻疮,仍旧坚持完成当年工作。如今,时隔六七年过去,每到冬天,解峰的手指仍会变得僵硬,并伴随着手痒等症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收获让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有价值有意义。”解峰说。
“这次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我们是一次莫大的激励和认可,也鞭策我们继续向前,为中国考古贡献出吉林力量。”解峰介绍,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提取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的考古学信息,细致整理出土文物,争取早日让详尽的考古报告面世。
文字:郑智文
图片与视频素材: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视频剪辑:石天蛟
LOGO设计:姜 迪
策划:孟海鹰 郑智文
统筹:朱思雄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